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5日在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钟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易基恒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钟山发展历程...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5日在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钟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易基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钟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守住发展、生态和风险三条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们战贫困、拔穷根、奔小康,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全区上下同心发力、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勇于担起北部五乡镇脱贫攻坚重任,累计投入100亿元以上实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攻坚计划,万名干部舍小家为大家,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用辛勤和汗水诠释初心和使命,成功帮助71 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6 万户6.7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五年来,投入5.57亿元,实施教育扶贫项目118个,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投入3.76亿元,实施乡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项目78 个,实现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投入11.75亿元,改造危房5157户,整治房屋3033户,拆除危旧房8196栋,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 个住房2376套,搬迁移民群众2016户9667人,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投入36.51亿元,建成红岩、玉兰、箐沟3 座水库及72 个蓄水池、22 座水厂,安装管网2400公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投入3.03亿元,改善农村地区电网,提高电力保障水平,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投入3.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00余个,助推农民创业发展、增收致富。作为全省减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在2017年、2019年非贫困县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年来,我们优结构、稳投资、蓄势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优化经济结构,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202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较2016年增加107.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4.5%左右。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17 亿元、118亿元、21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7%、2.7%、5.6%左右,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4.9:33.7:61.4。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水钢“双超”项目一期、中联工贸炼锌废渣处理、金利达魔芋加工、六盘水农产品综合物流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运,启动了瓦斯综合治理勘探、搏新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冷链物流园、京东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1.4%左右,较2016年提高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左右,产业投资占比达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左右,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年均分别增长11.6%、10.1%、10.4%、1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39701元、年均增长7.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7047元、年均增长9.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16年的2.49下降至2.33左右,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五年来,我们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实施“六网会战”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六威高速建成通车,基本建成六赫高速,打通大大路、天湖景观大道、德湖景观大道、德宏北路一期、下大路等城乡路网,建成农村公路624公里,实现30 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全覆盖。完成西宁、水矿一期等8 个城市棚户区3260户改造,完成文明巷、恒裕楼等37 个老旧小区5876户改造,完成保健巷、青园路等239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房地产投资226.19亿元,销售商品房404.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4400余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7 座,安装充电桩678个。建成市中心城区首个氢能综合加注站。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190公里,新建和改造燃气管网19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98万平方米。投入4.2亿元,建成移动通信基站1917个。完成全国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建设。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为六盘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摘取“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发挥了主战场、主力军作用。
五年来,我们抓改革、谋创新、增效能,动能活力逐步增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254个改革事项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969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推出招商引资企业审批手续“一站式”代办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市场主体从2016年的3.08 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7.45 万户,年均增长0.87 万户。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压减科级及以上单位25个。深入推进区属国有公司关联性资本整合重组,推动实施国有公司薪酬制度、负责人考评、职业经理人管理等系列改革。促成北部五乡镇区划调整,近20万人民融入钟山大家庭。大河经济开发区、水月产业园区整合重组,钟山产业园区挂牌成立。启动设立区旅游产业化发展中心,推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持续强化,专利授权量达1737件,全市排名第一;全区研发经费支出从2016年1.8亿元增加到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0.4%提高到1.4%。
五年来,我们防污染、强治理、优环境,魅力钟山更加宜人。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结率达100%、问题整改率达81.9%。水城河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三类。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7%。六盘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等固废治理项目建成投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2.29%、废矿物油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基本完成双桥水库二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程。红山垃圾中转站实现异地搬迁,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投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完成“一区域一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12 座、垃圾分拣中心4 座,完成改房2.24 万户、改厨2.25 万户、改厕2 万户、改圈0.87 万户、庭院硬化3.65 万户、串户路硬化1146.4公里,购置“一户一桶”10.71万个,配置乡镇环卫车445辆。乡镇污水日处理能力增加2720吨,建制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9.7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3.9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7%,人均公园面积达12.05平方米。治理石漠化面积31.97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16平方公里。完成28 个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评估和复绿。
五年来,我们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坚决扛起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重大责任,严格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八个一批”、“新十条”等系列要求,盘活资源化存量,严格管控防增量,千方百计防“爆雷”,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基础更加夯实,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双降”态势,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创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两抢一盗”发案率大幅下降,涉缅北跨境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和禁毒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荣誉称号。持续开展重复访治理、信访积案化解等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县级领导包案,化解928件、办结302件。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数万名党员干部、两千多名医护人员坚守群防群控一线,仅用21 天实现“三清零”,连续677天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五年来,我们固根本、惠民生、优服务,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改革追赶跨越发展三年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高中教育城、区十六小新校区、区十五小星筑校区、区实验三幼等建成投用,增加公办学位3.2万个。在全市率先推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基本消除大班额。实施集团化办学,差异化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升学率达78.93%。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健康促进区”,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建成投用,医保信息平台试点工作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并率先上线,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应保尽保。实行精准扶贫户“一站式结算”,共减免医疗费用1.88 亿元,惠及3.11 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4.7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8万人。区图书馆建成投用,村(居)综合文化站全覆盖。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赛荣获国际田联铜标赛事称号,成功承办六盘水市第七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圆满举办月照神雕峰攀岩周赛事。荷城花园酒店成功获评五星级旅游饭店,实现全市五星级旅游饭店零的突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较2016年提高14%和20%,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17亿元、特困供养金2800万元,受益群众70.16万人次。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档案、保密、史志、人防、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市有关部门倾情关怀、倾力指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热情关心、真诚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区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省、市驻区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钟山建设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占比小、结构不优;教育、医疗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城市竞争力、吸附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旅游资产闲置低效问题突出,消费市场活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艰巨;规划、用地、环保、能耗等要素约束趋紧;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担当精神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习惯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们共克时艰、难中求进,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聚焦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区第八次党代会擘画了美好蓝图,提出了宏伟目标,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勇担使命,激情开启新征程、再创钟山新未来。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13346”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高质量发展钟山新篇章。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聚焦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六盘水”战略部署,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速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左右,力争占全市比重25%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9%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积极作为,扬长补短,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轮驱动”,全面开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做大工业引擎,奏响实力钟山“最强音”。针对工业占比低、结构不优等问题,我们要按照“六个突破”、“六个抓手”的要求,聚焦首位产业,以园区为主战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打好“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强化工业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地位,到2025年实现工业倍增目标,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7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户,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做足首位产业。围绕做足煤、做大电、做优钢、做好材,加快神仙坡、晋家冲、义忠等停产煤矿复产达产,积极推进青林、坞铅等新设矿权开发利用,支持煤矿露天开采,确保煤炭产能达1500万吨/年、力争达2000万吨/年。加大煤炭分质分级和清洁利用,启动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进中青煤焦化项目建设,建成首钢水钢160万吨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拓展推进煤焦油、粗苯等焦化产品及氢能示范应用,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调发展,野马寨电厂实现热电联产,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勘探抽采应用力度,实现电力装机规模达260万千瓦,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支持首钢水钢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推进钢材精深加工,优化钢产品结构,延长钢铁产业链,实现产值25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和新型建筑建材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强化平台支撑。认真落实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聚力发展现代能源和基础材料首位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绿色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热能、电能上下游产业,努力引进电池材料生产线落地建设,推动实现大功率燃气发动机等装备制造企业落地投产,建成艾百力“退城入园”、扩能改造10万吨啤酒饮料项目,支持现有氧化锌企业扩能达产,推动锌及锌加工延链强链,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亩产效益,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257户,规上企业达69 户。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把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支持首钢水钢、水矿集团高质量发展,助推安凯达、瑞泰等成长型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培育发箐兴成等潜力型企业入规入统,积极招引一批补链、强链、造链的产业项目,力争培育百亿级企业1 家、五十亿级企业1 家、十亿级企业3 家,“瞪羚”、“小巨人”、“单打冠军”等企业10 家以上。
(二)做强城镇平台,唱好品质钟山“主题曲”。针对城市竞争力、吸附力不强等问题,我们要按照“五个大提升”的要求,紧紧围绕市民需求,做足功课,练好内功,留住本地人口,吸附更多外地人口,做大人口规模,实现城镇常住人口达65 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8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8 平方公里。重点打好“四张牌”。“四张牌”。打好“基础设施”牌。助推“六威昭”、“毕节至六盘水”、“水盘”等高速铁路建设,积极融入黔中、成渝、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圈。持续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力争打通麒麟北路、德宏北路等一批“断头路”,完成钢城大道下穿沪昆铁路段、乌蒙大道中段建设,建成发箐至合兴、登亨至金盆、青林至双河道路。有序推进学校、住宅小区、公共场所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强热源保障,逐步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水电气、新能源、5G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打好“城市建设”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序推进苹果园、鱼塘等区域规划和开发建设。聚焦“两年建成、三年收尾”工作目标,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以消化存量为重点,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搞提标扩面,不搞大拆大建,优先从已开展部分征拆的地块、区块入手,合理确定改造基本单元和改造时序,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永顺里、万达北侧、德阳、官寨、八家寨、大发等1.15万户以上棚户区改造,完成和谐巷小区、新华书店小区、威龙小区、石油公司小区等15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常青巷、田湾巷、海铁巷等115条背街小巷改造。支持服务好六盘水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改造。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扎实推进“问题楼盘”排查化解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一楼一策”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完成62个存量“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加快推进“征收安置”专项攻坚行动,按照“已建、在建、未建、不建”四种情况分类施策,解决5000户以上群众征收未安置问题。加快荷谐园二期安置、三期建设,彻底解决水城古镇遗留问题,推动水城古镇盘活运营。打好“服务保障”牌。坚持教育优先,围绕供给总量和质量,实施“五大工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学前教育普惠率保持在98%以上。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3 所,新增学位2.55 万个,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98%、97%。打造1 至2 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全区本科上线率达55%以上。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首钢水钢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主目标,以“七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5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5/10万以内,群众本地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完成钟山人民医院二期建设,下决心创建三级医院,推动医疗水平进入全省县级医院前列。支持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下力气盘活保华、金盆、青林、汪家寨4个历史遗留卫生院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就业、养老、文化、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功能。打好“城市管理”牌。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深入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专项整治行动,全面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坚决避免土地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探索创新管用的物业管理模式,逐步解决物业管理痛点。聚焦小区阳台楼顶、搬迁街、城乡结合部、四至交界处等重点部位,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坚决遏制和打击私搭乱建。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解决好停车难、城区内涝等城市病,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巩固好“创文”、“创卫”成果。
(三)做优农业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我们要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要求,从钟山实际出发,强化市场经营理念,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一乡一策、一村一策”,精心组织实施好“1333”工程。坚持产业优先,发挥比较优势,补齐短板弱项,从适度规模、产业融合、资产盘活等方面挖效益。坚持群众主体,突出特点特色,务实抓好保华海螺、大河大桥、月照双洞等6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扩面实施。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住粮食播面和产量,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强化农村治理,分层分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规范农村建房,完善村规民约,建设文明乡风。壮大优势产业。实施特色产业和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工程,紧盯市场需求,逐步壮大烤烟、蔬菜、马铃薯、经果、中药材、香草料等特色产业。在北部高海拔山地重点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生态畜牧业,引导龙头企业帮带中小养殖户发展,力争牛羊存、出栏量翻番。优化生产经营。探索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支持美味园、百特亚、云上深山、搏新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聚焦合作社的市场效益功能,兼顾合作社组织功能和利益联结功能,深入分析检视合作社良性运行的堵点难点,通过试点示范,大胆探索和改革合作社运营模式和机制,每个镇(乡)重点打造1-2个示范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注重农产品加工转化,注重小农机械推广运用,五年内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
(四)做活旅游经济,弹好魅力钟山“协奏曲”。针对旅游资产闲置低效等问题,我们要按照“五项行动”的要求,聚焦经济效益提升主目标,强化组织统筹,突出经营业态,挖掘市场卖点,推动形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坚持以完善项目手续为突破口,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渠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批分类,采取“续、转、提、关”等方式,2023年前完成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运营工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国有旅游景区改革,抓好韭菜坪-比女街景区联合运营、月照养生谷景区委托运营,持续做好跟踪评估,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高景区运营效益。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大胆引进优强涉旅企业和团队参与景区投资、管理和运营,五年内力争引进涉旅优强企业3 家以上,培育本土旅游企业50 家以上。丰富完善景区业态。以梅花山景区为龙头,盘活景区景点,串通旅游线路,紧盯市场需求,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做足文章,不断提升业态品质,形成亮点卖点,加快推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市场化推动水城古镇或其他城市商圈形成具备集散功能的游客“夜归地”,提升旅游消费供给和质量。在保护中加快开发木果杜鹃公园,力争2023年向游客开放。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导游团队培训,提高讲解水平,提升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本领。加大出租车、网约车整治,提高司机文明素养,打击“黑车”拉客宰客欺客行为。持续巩固提升景区、车站、机场、旅游线路及其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打造优质旅游环境。强化旅游宣传营销。重点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客源市场,做好景区景点营销策划和包装,充分利用新媒体和OTA传播平台,发挥好“马拉松”“攀岩周”等精品赛事活动影响力,加强常态化宣传营销,持续推介好“中国凉都”品牌,提升钟山旅游目的地城市知名度、吸引力。
做好以上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把握和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始终坚持有所为,重点履行好宏观经济调节、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秩序维护、保障公平竞争等职能,在市场不愿或不能进入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公益半公益领域发挥投入主导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始终坚持有所不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当好“守夜人”和“店小二”,凡是市场能办好的事就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增强市场意识,树牢市场思维,善从市场的视角和维度谋划工作,善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破解难题。要准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格管控政府和区属国有公司投资行为。要加大产业大招商,注重产业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推动投资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投资方向从以基础设施为主向以产业投资为主转变。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贵人服务”品牌,把政府各部门建设成“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成本最低、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效果最好”的服务窗口,让企业家放心、安心、舒心在钟山投资兴业。服务企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更加尊重企业、更加尊重企业家、更加尊重企业家精神,更加注重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要建立政企定期沟通机制,搭建沟通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第一时间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活力。要更加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实现新增市场主体3 万户以上,培育规上企业210户以上。
——把握和处理好外在助力与内生动力的关系。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债务风险防范任务较重,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各类要素约束趋紧。对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上争外引,善于借助外力外援推动发展。重点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特别是要瞄准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积极包装申报项目,完善项目要件,争取更多份额的项目资金。要强化向上协调对接,主动沟通汇报,注重在规划、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方面争取各方的理解、指导和支持。要把争资争项工作纳入对政府各部门的重点考评内容,强化考核激励,强力推动落实。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立足实际,钻研业务、练好内功,自力更生、开拓思路,更多依靠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加快发展。要着力完善项目手续,全力以赴盘活资源资产。要按照减存量、控增量、降成本的要求,做好筹钱、清欠、变现、转固工作,有序有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要坚持开源节流,做大经济“蛋糕”,培育壮大财源。要加强财政支出管控,清理压缩编外人员,规范编外人员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不断缓解收支矛盾,兜牢三保底线,逐步解决民生欠账。要站稳“主人翁”立场,摒弃片面“等、靠、要”思想,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强化责任观念,改进工作作风,细化实化责任化,求实务实抓落实。
——把握和处理好守牢底线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在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债务负担、欠薪欠资、安置矛盾、问题楼盘、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各方面问题。对此,我们既要千方百计防好风险、守住底线,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防好风险、守住底线就是政绩,解决历史问题就是加快发展。不能绕开问题谈发展,只有全面、辩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因发展产生的问题,勇于面对,不逃避、不畏难,通过一桩一桩、一件一件解决好历史问题,严控新增问题,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松绑解套。必须拿出攻城拔寨的决心,在正视和解决各领域历史问题中推动发展。当前,我区经济总量、均量偏小,高质量发展的总量、动能支撑都不足,我们面临既要抓紧“转”、更要加快“赶”的双重任务,一定要系统谋划、统筹解决好总量和均量、速度和质量、结构和效益的问题,在做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转换动能,在转换动能中提升质效,在提升质效中加快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增速、稳住发展预期。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对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左右,新增就业2 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九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稳住高质量发展“基本盘”。重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做好防贫动态监测预警和结对帮扶,抓好脱贫攻坚项目资产管理运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达25 万亩以上。抓好种养业发展。稳定发展烤烟产业3.5万亩以上,建成投用木果镇7000平方米烤烟育苗大棚,探索打造以烟为主、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烟叶生产综合体。稳步发展蔬菜种植9万亩以上,积极引进万亩冷凉蔬菜项目落地建设。发展马铃薯种植15万亩以上。围绕市场需求,尊重农户主体,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香草料、特色经果等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大湾大石头合作社及宏裕、迈越、搏新牧业等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以青林为中心,以搏新牧业为龙头,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北部高海拔地区带动农户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助推农户稳定增收。加快产品加工转化。聚焦蔬菜、畜产品、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年产400吨魔芋精粉加工项目做大。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指导合作社良性运营,培育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 家、市级4 家,每个镇(乡)启动打造1 家示范合作社。培育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 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 家。
(二)着力推动工业突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加快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以上,工业投资74 亿元、同比增长37%以上,工业企业达1148户、同比增长18.4%以上。加快现代能源发展。支持水矿集团加快煤矿产能释放,推动正高、群力等煤矿复工复产,推进丫口等煤矿露天开采,加快“风光火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推进野马寨热电联产改造,支持加快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一期160万吨)项目建设。原煤产量达750万吨以上,焦炭产量达96 万吨以上。加快基础材料发展。推进预应力钢绞线、钢渣有压热焖及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启动发箐周家寨熔剂用灰岩、熔剂用白云岩矿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锌及锌加工产业,建成年产18 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改、年产3 万吨氧化锌等项目,启动年产5万吨氧化锌项目。建成瑞安水泥综合利用一般固废替代原燃料项目。钢材产量达380万吨以上,水泥产量达350万吨以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大功率燃气发动机组示范应用,推动发展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建成钟山区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启动水钢“双超”项目二期建设。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加快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园区招商,实现工业投资58 亿元、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6.5亿元,新增入库规上企业5 户,引进优强企业4 家,力争亩产效益较2021年提高30 万元以上,实现产值280亿元。
(三)着力推动城镇提升,聚集高质量发展“新人气”。紧盯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更新提质。加快城市更新。加快水运司、建设路、万达北侧、德阳等2524户以上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永顺里、火车站站前广场东西两侧等4545户以上棚户区改造,力争启动官寨、大发、啤酒厂等片区改造。加快实施农发行小区、幸福苑小区、建安小区等73 个老旧小区9650户改造。全面启动东风路、青年路、幸福路等39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荷谐园二期、文锦苑、明湖新苑等安置工作,加快碧水新苑、红岩新苑二期、荷谐园三期等安置房建设,解决2000户以上征拆未安置户的安置问题。化解处置“问题楼盘”25 个以上。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六赫高速建成通车,建成凤凰东路并投用,加快钢城大道下穿沪昆铁路段建设,力争启动乌蒙大道中段建设。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600个以上。推进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完成新增供热面积任务。启动梅花山景区加油(气)站、龙泉油气电三合一站建设,推动嘉辰加油站投用。新建充电桩100个以上、5G基站120个以上。强化城镇管理。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探索推进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水平,巩固提升“创文”、“创卫”成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探索成立以区物管公司为会长单位的物业协会,逐步推动物管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探索将城区广告经营权、建筑垃圾经营权、供热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包装、推向市场。加快推进大湾、木果、保华、南开、青林、金盆6 个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四)着力推动旅游提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载体”。以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旅游提质增效。狠抓项目盘活。着力完善项目手续,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盘活梅花山彝家乐园、韭菜坪景区、梅花山云岭酒店、月照养生谷风情街等项目。加快推进梅花山北区服务中心、梅花山休闲养生苑、月照独山旅游集散中心、月照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盘活工作。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梅花山旅文投公司、钟山旅游产业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盘活运营,支持贵州凤凰菊公司、凉都旅行社等企业加快发展,精心培育一批“精特优新”本土旅游企业,新增规上旅游企业2 家以上,促进旅游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提升供给质量。补充体验型、经营性业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介,差异化推进梅花山、韭菜坪、大河堡、月照养生谷、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景区丰富业态、提质增效。支持加快世纪金源酒店、新城凤凰台酒店建设。积极推进月照独山村、双洞村和大河大桥村、大地村、周家寨村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2A级景区1 个、3A级以上景区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 个,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 条以上,实现旅游住宿床位超2.3万张。
(五)着力推动投资消费,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点”。围绕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项目谋划、包装、入库、争资等工作,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44个、预计完成投资174.4亿元,力争新开工项目34 个、预计完成投资39.41亿元。建成汪家寨小河沟至汪选铁路桥、双戛中箐至落飞戛道路,启动发箐至合兴、登亨至金盆、青林至双河道路建设。加快完成关门山、中坡、罗家沟等水库收尾工程,力争启动登亨、小河沟、灰依等水库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产业投资,全力吸引民间投资,坚决防止无效低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转换发展动能,逐步实现投资向市场主导和产业投资转变,力争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占比分别达30%和48%以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招商引资精准度、实效性和落地率,谋划开展好系列招商活动,力争新引进项目96 个,到位资金150亿元左右,引进优强企业30 家以上。促进消费增长。推进红星美凯龙、万达广场、水城古镇等商圈扩容提质,规范管理双戛、场坝、大垭口等市民赶集消费点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做优消费市场,丰富消费供给。完善六盘水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配套设施,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园、京东物流园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带动消费升级。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销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
(六)着力推动生态改善,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认真贯彻“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要求,全面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钢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排放监管,疏堵结合管控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等大气污染行为,推进“无烟城市”建设,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以上。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严格土壤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强化疑似污染地块和“两公一住”类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准入管理,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三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成果,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三岔河地表水和重点湖库省控以上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持续打好“固废治理攻坚战”。坚持矿山利用和生态治理修复同步实施,探索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区域整体协同解决方案,推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100%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率达96%以上。持续打好“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巩固农村“三改”成果,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畜禽养殖基层治理能力,逐步解决畜禽粪便入河(沟)问题。持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标准,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工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升级,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七)着力推动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和“一网通办”系统运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融通,扎实推进“减证便民”行动,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米”。强化国企改革。厘清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职责边界,压实公司党委和董事会职责,深入实施薪酬制度和绩效改革,规范区属国有公司决策程序,加快区属国有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落实人才引进、创业扶持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引进科技人才,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推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培育高新企业11 家,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加大对外开放。依托区位比较优势,围绕钢铁、煤炭、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大健康产品等,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通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经济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4亿美元、增长10%左右。提升服务质效。围绕服务优于周边的目标,实施优化民营企业服务行动,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贴心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八)着力推动治理提能,营造高质量发展“好环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持专班统筹,压实公司主体责任,超前研判债务风险,多措并举缓释偿债压力、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债务。紧盯项目手续完善,基本完成存量项目“投转固”,全力盘活资源资产,探索推动存量资产证券化。慎终如始抓牢安全生产。认真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地质灾害、消防、危化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统筹推进平安钟山建设。持续抓好国家政治安全、公共领域安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稳定工作,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涉毒、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攻坚化解重点领域和特定利益群体突出矛盾问题,依法处置非访闹访缠访案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八五”普法,抓好《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九)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兜牢高质量发展“民生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破解资金瓶颈,积极争资争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缓解学位供需矛盾。启动钟山小学、区实验五小、区三小改扩建及大湾中学、区二十二小运动场改造工程,加快凤凰学校建设,推动南开合兴小学、木果中学、木果蒿枝学校、青林二寨小学改扩建工程,完成荷城幼儿园、松坪幼儿园、双戛中心校、青林大土学校收尾工程并投用,西宁幼儿园、官林路幼儿园实现招生,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6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920个。鼓励民办幼儿园普惠发展,幼儿园普惠率达98%以上。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组建以区二小、区十五小、市实验四中为牵头校的教育集团。支持市实验一中开展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复评,市四中创建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深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不断提高教育供给质量。抓好卫生健康建设。以区人民医院为试点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招聘备案制改革。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力争启动保华、金盆、青林等镇(乡)卫生院遗留项目建设和盘活工作。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扎实做好就业保障。实现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2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及乡村服务站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优质阅读环境。持续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筹办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马拉松、攀岩、冬季滑雪等系列赛事活动。完善养老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3 个,改造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 个。积极做好青年工作。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让钟山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钟山更有为。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推动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2.完成大湾龙脖子至大箐、大河奢呆罗至奢都古、青林乡青林丫口至田坝道路“安防”隐患治理。3.完成2400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600个以上。5.解决2000户以上征拆未安置户的安置问题。6.新建充电桩100个以上、5G基站120个以上。7.建成汪家寨小河沟至汪选铁路桥、双戛中箐至落飞戛道路。8.完成青林海发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程;新建、改建大湾、汪家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1.25万人饮水安全。9.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60个。10.完成2000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恪守为民之责,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我们将培育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环境、要士气,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我们将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争分夺秒去“抢”,披荆斩棘去“闯”,百折不挠去“拼”,脚踏实地去“干”,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狠抓政策落细、任务落小、责任落实,让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
我们将涵养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决策评估制度,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切实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动政府行为更加依法高效。
我们将守牢廉洁从政的纪律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扬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分类施策、精准破题,以不胜不休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清除拦路石、蹚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奋力创造无愧历史、不负人民的新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术语说明
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水钢“双超”项目一期:水钢富余焦炉煤气2×55兆瓦超高温、超高压发电机组项目。
六网会战: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一站式:整合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的窗口到一个大厅 ,统一集中受理本级政务服务。
一站式结算:困难群众到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结算医疗费用时,只需支付个人自行负担部分。
“13346”总体思路:“十四五”时期全区社会发展总体思路。“1”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第一个“3”指牢牢守住发展、生态和风险三条底线,第二个“3”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4”指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6”指着力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省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全市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养老示范区。
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六个突破:在规模总量上实现大突破、在结构优化上实现大突破、在技术创新上实现大突破、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大突破、在项目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在平台支撑上实现大突破。
六个抓手:聚焦主导产业抓落实、聚焦龙头企业抓落实、聚焦产业链条抓落实、聚焦园区建设抓落实、聚焦要素保障抓落实、聚焦生态环保抓落实。
二十条措施:2021年3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分别是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开发区、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开发区与周边城区融合发展、优化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打造首位产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培育产业链条、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范招商引资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实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管好用好标准厂房、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加强考核评价。
“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小巨人”企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或模式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成长性或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
“单打冠军”企业:企业专注发展专精特新,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
五个大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大提升、城镇经济大提升、城镇品质大提升、城镇治理大提升、城乡融合大提升。
五大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攻坚工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攻坚工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攻坚工程、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攻坚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攻坚工程。
七项行动: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重大疾病防控专项行动、妇幼健康提质专项行动、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专项行动、卫生健康人才培优专项行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行动。
三大体系: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1333工程:“1”是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第一个“3”指以解三难(人才吸引难、环境整治难、群众组织难)为问题导向,第二个“3”指以促三融(产业融合、服务融合、规划融合)为路径选择,第三个“3”指以建三园(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为目标愿景。
五项行动: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业态升级行动、目的地宣传营销行动。
贵人服务:省委、省政府打造的营商环境品牌,通过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商务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以企业为贵、尊重市场主体,让企业最舒心;以契约为贵、打造诚信政府,让企业最放心;以效率为贵、坚持挑战极限,让企业最省心;以法治为贵、维护市场公平,让企业最安心的“四贵四心”品牌内涵。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出现拐点并在此后开始下降。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能耗双控: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的“双控”。
三水共治: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共同治理。
农村三改:改厨、改厕、改圈。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窗式: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
一网通办:以国家政务平台为枢纽,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对接各市(州)、政府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各级网上(含移动端)业务办理、实体大厅运行系统,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沿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成渝地区:四川成都和重庆及之间的地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引领成渝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来源: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钟山区纪委区监委宣教室
电话:0858-8693120
终审:严 燕
编审:余少康
编辑:邹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