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疫情导致牙科寒冬?需求仍在,优胜劣汰

2023-03-21 13:30:25 228

摘要:PART1被疫情的未知改变的“金眼银牙”4月19日,港股希玛眼科发布2021财年年报。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港元,同比增长59.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86.1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为32.2%,同比增长4.5...

PART

1

被疫情的未知改变的“金眼银牙”


4月19日,港股希玛眼科发布2021财年年报。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港元,同比增长59.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86.1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为32.2%,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


而牙科服务作为希玛重点开拓的另一市场,与其他医疗业务(肿瘤科、医学美容及检验服务)共同产生的收益为5218.6万港元,占总收益的4.7%。



2022年,希玛通过收购深圳爱康健齿科61.5%的股权,将其纳为集团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因此,目前希玛眼科在深圳市已拥有1间口腔科医院和12间牙科诊所,为接下来计划打造的“金眼银牙”服务协同效应夯实基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年报解读和此前的业绩会披露,希玛眼科对其接下来的发展战略也进行了一定的动态调整。例如将进一步加快受疫情管控影响较小的香港地区的优质专科医疗资源的整合速度,以及时赋能公司盈利。


年报显示,希玛眼科通过并购和自建建立「大型专科诊所+衞星诊所」服务网络的形式,在香港地区已拥有7间牙科中心,包括在尖沙咀K11 Atelier和中环中建大厦的核心牙科专科中心,并有计划在2022年继续扩展在港牙科网络。


对此调整,希玛眼科表示,这是对疫情不确定性、国家医疗政策走向以及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作出的。目前内地疫情再起防控加强,投资医院的进程难度加大,从前期的装修筹备到开业运营的时间计划都难以把控,回本周期增长,盈利风险加大。


而在此之前,希玛眼科在入局内地牙科市场时,没有选择自建新院,而是以收购的方式直接拿下了爱康健旗下现成的13家医院以及诊所,除了考虑到政策审批方面的不利时效,也不无疫情客观阻碍因素的谨慎考量。



PART

2

“未来几年,会是牙科的寒冬?”


从2020年初疫情爆发开始,口腔行业就进入到了一个长战线的休息期,反反复复的开停诊,把很多机构都折腾的疲态难掩。


尽管在这两年之中,通过各方积极抗疫的努力,社会生活已整体恢复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运转状态。但传播性不断增强的病毒变异,使得地区性的小规模爆发始终难以避免,口腔机构因其治疗模式的特殊性,更易产生气溶胶传播,作为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危场所之一,其面临的疫情感控也更为严格。



随着新一轮疫情的大范围出现,多地区的口腔门诊都再度陷入停诊状态。一方面是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叫苦无门,只能靠着医生的“云指导”暂缓病痛;另一方面,无法正常看诊的机构和牙医们,虽然急在心头却也无计可施,索性组织起来加入到当地的防疫力量中,在支援核酸采样的时候随缘看个“快诊”。



随着第三个疫情年的到来,病毒的特性在变,疫情风险区在变,大众的心态也在改变。面对反复重来的疫情,是否已步入到“后疫情时代”的定论,已越来越无法确定。


尽管所有人都在等待疫后的重启,但同时,心中对于复苏困境的不确定性也日渐加深。对于已经伤到元气的口腔赛道,“后疫情时代”究竟是重生还是破局,局势又将如何演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似乎整个行业都安静了下来,沉寂中蔓延着当下的焦虑,还有未来的迷茫。



PART

3

泡沫消散后,赛道将面临什么?


如果说,去年的口腔赛道在投融资大潮的带动下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场面,那么,今年上来的几波疫情突击就像是一台大型冷气,快速抽走了赛道热度未缓的激情。


目前来看,全国性口腔连锁扩张的势头已明显缓下了脚步,资本在口腔赛道的活动也可以预见的会趋于理智。如果逐利属性其促使重新审视市场,那么此前大量资本聚集赛道、收并购估值长期虚高的局面,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市场爆发后产生的赛道泡沫,最终会被大量的破挤排出



除了新开门诊数量的增速会大幅度放缓,在疫情期间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倒闭潮,也将加速行业人才的流动。资金实力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的分布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一旦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马太效应”在人才市场形成,新一轮的赛道洗牌也就拉开了序幕。


首先,“劫后余生”的小中型企业,为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才与资金危机,可能会倾向于以成立医联体的方式报团取暖;而根基尚稳的大型机构,则会进一步强化资金储备战略,以稳固自身的常态化运营与人才的吸储能力。


其次,在此次疫情之中暴露明显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城乡医疗水平差异较大等民生问题,将会把地区经济循环建设未来的工作重点,聚焦在大小城市之间的新区域开发上。所以,未来口腔行业的新发展市场,或许会从医疗相对饱和的区域一、二线中心城市,逐步下沉到城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地区


最后,疫情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对消费者的决策轨迹产生一定的影响。口腔医疗本就具有的消费属性,会让市场对其接下来的服务业态提出新的升级要求。


长时间的“疫”态生活,巩固了大众在线上完成购买交付的消费习惯,而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年轻群体,也更擅长于线上渠道的消费场景与信息捕获。新的消费行为促使传统获客方式发生改变,自然到店的流量渠道逐渐会被线上化的运营生态所覆盖,之前作为机构之间博弈重点的近距离消费法则,其作用的发挥也会被线上消费所弱化。


与此同时,大量患者的延迟性需求的释放,会在疫情之后带来一轮营业高峰。但受疫情影响的消费能力降低,此轮就诊热或将更多集中在基础性的刚需治疗上,而像是种植、正畸这种高价项目的业务量,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则会相对较低。


后疫情时代的结束,也是前争端时代的开始。



PART

4

不破不立,向阳而生


与其说疫情为口腔行业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寒冬期,倒不如说,这是赛道为所有口腔人拉开的一场“淘汰赛”。


过去的十几年,口腔市场迎来黄金时代,大量资本与创业者争先恐后的涌入这个赛道。尽管实力参差不齐,行业鱼龙混杂,却无碍赛道红利期的东风始终给力,整个口腔产业的市值迅速发酵,良币劣币都赚的盆满钵满。


与“制造消费”的完全泡沫产业不同,口腔作为医疗产业的后起之秀,尽管带有相当的消费属性,但始终还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刚需”组成。加之市场容量大、渗透率低、医患比失衡的特点,其朝阳产业的巨大潜力毋庸置疑


诚然,始料未及的是,口腔行业的暖春还未等到花开,却先被疫情的“倒春寒”打掉了脆弱的花蕾。



疫情前,国内民营口腔机构的数量,在整个行业医疗供给端的占比超过了90%,却只消化了50%的市场体量;剩下一半的诊疗需求,则是由占比不足10%的公立医疗机构负荷承载。彼时口腔市场的关注焦点,是如何赋能民营机构尚且稚乏的医疗供给,来满足蓬勃发展的市场需要。


但如今,疫情淘汰掉了那些未来得及沉淀的参赛者,也留下一批实力扎实的优秀企业,稳定且持续的盈利表现不仅是他们常态化发展的优势,也是在意外冲击下的立身之本


所以,在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市场对于口腔机构提出的考验与要求,无疑会更加严苛。管理者们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审视口腔市场的维度空间,去思考自身的发展定位与运营机制,去思考如何让逐利属性与医疗本质的矛盾协调统一,合理并存。


口腔市场自身的规模与潜力,是不会改变的客观规律。但只有能逆风前行的人,才能撑得起这个行业的未来。


“不破不立”是治理优化的基本原则,也是疫后赛道面临的新思考,只有重新校对自身的位置,才能对成长不冒进,对未来不恐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